文学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研>>文学园地

青春的钟声

作者:​陈文军(桐城中学初中部1978届校友)    发表时间:2022-03-27    浏览次数:7655  次

       有一个像流水般柔和和透明的名字,也有一个如号角样响亮固执的名字,那就是我的母校——安徽省桐城中学。

       一晃离开母校四十余载,故地重游,不禁心潮澎湃。看着“勉成国器”的校训,循着弥漫在校园里的淡淡花香,耳旁仿佛又响起了那古老的钟声和朗朗的读书声。一声声仿佛传递历史的血脉,似乎是一阵浓缩的意识,感人心田、凝人力量、催人奋进。

       母校由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先生于1902年创办。从桐城北街小学毕业后,我在母校度过了难忘的三年时光。四十多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忘却,唯有那悠远、舒缓的钟声时常在耳边响起。

2022032701.png

       铜钟悬挂在校园一棵老树上。记忆深处,铜钟形似嘛叭,“块头”不大,看上去有些黑不溜秋,但钟声却十分悠扬悦耳。

       敲钟由专人负责,他每天严格按照学校的课程表打钟,风雨无阻,不差分毫。偶尔课外活动时,我和几个同学也结伴去一探究竟,只见他紧盯着小闹钟上的分针和秒针,左手抓着钟绳,时间一到,站稳脚跟,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拉动钟绳。瞬间,“铛…铛…”的钟声响彻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我循着钟声走去,仿佛又走在上学路上,连同一伙顽皮的孩子们欢声笑语一同飘来。铛铛铛、三声一间歇的节奏,多少年了,那声音从我的耳边缓缓流过,敲击着心灵。急促而利落的上课钟声响起,我们就像听到了号令,撒开腿飞奔进教室,然后端坐在课桌前“拥抱”知识;轻松而欢快的下课钟声响起,我们一个个走出教室,校园里顿时灵动起来,到处是同学们矫健欢快的身影,充满活力。

       一遍一遍的钟声,既寄托了母校教职员工们对祖国教育的厚植情怀和对莘莘学子的殷切希望,也激发了不少“熊孩子”的好奇心。一次晚自习后,一个要好的同学突然心血来潮,悄悄地对我说:“我们去敲一下学校的那口钟吧!”只见他蹑手蹑脚地走到钟绳边,使劲一拉,铜钟立刻发出了沉闷的铛铛声。我们发现闯祸后,掉头撒腿就跑,留下了身后余音袅袅。 

2022032702.png

       移步到我们曾经就读过的教室前,我的班主任徐文克等恩师们音容笑貌又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徐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每次他的课都吸引着我们进入无限的遐思,让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

       记得在一次在去校办农场上劳动课,一些活泼的同学早早来到农场玩耍,烈日炎炎,口渴难耐,于是有几个同学见路旁田地里的水萝卜无人看守,几个手脚麻利的同学,低头弓腰,悄悄地偷采了几个甘甜的水萝卜狼吞虎咽解起渴来……

       正当同学们大快朵颐的当头,徐老师骑着自行车来到我们的身边,他并没有大声训斥我们,而是就在这片水萝卜地旁席地而坐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期间因从天竺山取了两片山石而感到十分愧疚。他晚年离任时心有介怀,专门赋诗铭志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故事。几个犯了错的同学听完故事后惭愧地低下头,随后徐老师带着这几个同学专门去村民家中登门付款致歉......

2022032703.png

       在校园钟声的指引下,我又移来步到已成为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渡江战役二野指挥部遗址。当年,这里是学校图书馆,也是我最爱去的地方。

      “1949年4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曾在此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渡江战役总前委刘伯承元帅、邓小平书记向部队下达了‘用最大力量,进行渡江作战准备’”的战斗号令。看着碑文上的历史简介,我顿感热血沸腾。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画面犹如老电影胶片,一帧帧地从眼前翻过,战斗英雄们冲锋陷阵,高喊口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光辉形象,深深镌刻在脑海里。

       给人力量,催人奋进的钟声也鼓舞自己不负母校教诲,在军警人生中屡次立功受奖。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家人通过查证史料,寻访革命遗址,访谈老红军、老战士和科学家、企业家及先贤学长,将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革命前辈不怕流血牺牲、披坚执锐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桐城派文化中最深刻、最感人、最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记录下来,多篇宣传文章在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等平台上发表。

       转业后,我积极宣传“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安全理念,由于该倡议在全国属于首创,针对性极强,很快被中央新闻媒体、全国性《道路交通安全》、《安青网》等军内外报刊杂志予以报道,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对公安部在全国开展打击酒驾安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促进作用。 

2022032704.png

       星移斗转,岁月更迭。我的母校已经走过了120个春秋,历经前辈创办者荜路蓝缕之艰辛与后续接力者培根强基之努力,今日她已繁花满树,硕果挂枝。时光为证,校园里的铜钟既见证过桐中人“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拼搏,也成为了激励一代代桐中人薪火续传、奋揖前行的强大动力和基石。我想,正因母校丰富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才孕育出“勇当大任、志在争先”的桐中精神,才使得母校人才辈出。

       感谢你!我的母校,我为你骄傲而自豪,你是我们一代代桐中人心中永远的灯塔,照亮和指引着我们砥励奋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光虽然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却永远改变不了我们的青春记忆和对母校的满腔热血、一片深情,今后我一定要为我的母校美好未来添砖加瓦,多作贡献。


作者简介:陈文军,桐城中学初中部1978届校友,全国公安文联会员,福建省公安文联理事,高级警长。


文章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53bsPaJrPPob_mnskieMzQ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273号     |     皖ICP备17008546号-1

Copyright © 2007-2019   安徽省桐城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56-6121503   地址:安徽省桐城市公园路10号

技术支持:桐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