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研>>教研活动

美神朱光潜在呼唤

作者:(桐城中学原教科室主任)郭道成    发表时间:2014-02-16    浏览次数:3646  次
    朱光潜先生于1986年3月6日仙逝!
    近来,我在梦境中听到一位老人在呼唤:“深信美学和其他科学一样,终有一天要走向正轨,这是人心所向,历史大势所趋。”1好了,这一天到来了,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42)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已作为重大问题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它从顶层设计将到基层实施了。梦想也将变为现实,我感到无限的欣喜。
  朱光潜老人在生前曾与友人说:“我再向前跨半步,就是坟墓了”。且爽朗的背诵陶渊明《形影神》诗,怕人听不懂,又写在纸上:“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2这里的“形”“影”“神”,分别指人之形体、身影、精神。“形”羡慕天地山川之不化,痛感人生之无常,是代表民间人士的普遍想法。“影”主张立善求名以求不朽,代表名教之要求。“神”以自然化迁之理破除“形”、“影”之惑,人生在世不以财产之少为苦,不以财产之多为乐,不以名尽为苦,也不以留有遗爱为乐,此谓之“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这里的神,不是幻想中的神,而是指无神论者朱光潜老人的“审美精神”。至此,称老人为“美神”没有迷信之意,而有尊敬与亲切之感!这不仅符合已故老人之本意,更符合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终其一生学贯中西,在美学教学和研究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留下《朱光潜全集》(新编增订本)三十卷,约1000万字(中华书局出版),正是他苦苦修行终生的“正果”。这是以他的睿智和审美的眼光观照宇宙和人生的审美体验,由此形成了“主客观统一”的美学体系及其“审美精神”。它是稳固的、万古长青的,且为后人所敬仰与崇拜的。人有了这种精神就有了看不见的资源和力量。可以帮助人战胜各种困难和险阻;这种精神更昭示着每个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心灵去创造人生至极的价值。其精神光辉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美神朱光潜最大的亮点是以身践行,显现出人生的核心价值是爱,是给予, 而不必回报,给予的是自已出版的美学专著,超越了中国古已有之“礼尚往来”的伦礼观念。他青少年时代就读于桐城中学,受“桐城派”影响至深,熟读《古文辞类纂》等古典文学及其诗、词、歌赋,养成了过硬的“童子功”。他终生不忘对母校的感恩与爱。以形象语言为母校题辞“人才的摇篮”;他每次出版自己的著作都寄给母校,去世后家人遵其习惯仍赠给母校《朱光潜全集》二十卷。又于1980年6月,在全国第一次美学会议上,他见到安徽的郭因等五位同志说:“希望安徽有更多的人搞美学,而且能有大的成就”。且出于奖掖家乡后进的厚爱,其晚年陆续出版的著作都曾一一题字寄赠给郭因等同志,如在《谈美书简》上题曰:“谈美这块小苗圃,暮年心血的经营。异时有幸重游目,是兰桂还是荆榛?长江后浪催前浪,翻新自有后来人”。更为重要的是惠赠大量著作给他的朋友和学生,殚精竭虑地助他人成长。例如他的研究生丁枫在《长歌当哭》中说:“朱光潜给我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先生每部新著问世都要送给我。朱老未能看到出版的最后的一部译著维柯的《新科学》是奚今吾先生亲自寄给我的。如今,朱老惠赠的著作在我的案头筑起了一座书的丰碑。是的,我相信精神是不死的”。3尤其令人赞叹的是美神朱光潜先生以赠书作“中介”为远离他身边的学生寻觅导师以搭上深造的“人梯”!据丁枫回忆:“朱老赠给公本先生的书,是我要转送的。有一次甚至把转送的字样也写在书的内封上面。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最初我不理解,感到很不好意思。然而,当我体会到朱老的用心,是在把我介绍给公本先生,希望我能更多就近得到这位著名诗人和学者的教诲”。4用心多么良苦啊!只有美神才有这样的关爱不在身边的游子,这么慈母般的情怀真令天下人为之感动不已!至今回忆美神朱光潜真乃“长歌当哭必需在痛定之后”啊!自古至今,中华几千年文明,其子孙间“礼尚往来”大都是赠财赠物。今天的财物比以往丰富得多了,如果过度送这些礼物反而造成莫大浪费。我经常看到有的人家把变质的果品、糕点等“礼物”丢掉垃圾桶中,实在可惜!当今时代完全可以改革一下,学习美神做法,以自己创作的作品如书、画、字或其他艺术品赠送你爱的人,以促进别人学习与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以促进社会风气由“世俗”变为“高雅”不是更文明吗!创造出这种东方式的赠送,其意义又远远超越西方各种慈善事业。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美神朱光潜是没有官位的学者,而是一位伟大的民间慈善家。同时,“仁者爱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美神这种爱是高尚的、纯洁的、无功利的,这种爱就是家庭、民族、国家,甚至是全球化的凝聚力。唯有这种爱才能促进家庭和睦,促进民族的团结,促进国家的富强和社会和谐;唯有这种爱可以成为人类(物种)的共识与共性,那么人类才能走“天下为公”之路迈向“世界大同”。这虽然很遥远,但我们不能因为遥远,就让历史脚步停滞不前啊!人与动物之区别就在于人有这种精神支撑着人的行踪。
                                      二
    美神朱光潜的另一个亮点是关注和分析马克思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由此切入写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在中国是首创,在世界各学派中也处领先水平。《手稿》的中心思想是论述“异化的劳动”产生根源;同时也涉及到“美的规律”的研究。总之,都是以人为根本、为中心,即以人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又以解决人的问题为归宿,自始至终都是为人的。尤其在论述“美的规律”的还有马克思所经常强调的整体观点,他说:“人是用全面的方式,因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来掌管他的全面本质。”5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产生“异化的劳动”的私有制极端痛恨:那是由于“异化的劳动”剥夺去他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所以在他的劳动里他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他自己,不是感到快慰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的发挥他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力量,而是摧残他的身体,毁坏他的心灵。”6这就造成劳动者“自我异化”为动物性的东西;又由于“异化的劳动”,使劳动者产品“异化”到资本家那里成为资本:“劳动者生产愈多,供他消耗的就愈少;他创造的价值愈多,他自己就愈无价值,愈下贱;他的产品愈美好,他自己就变得愈残废丑陋……劳动愈精巧,劳动者就愈呆笨,愈变成自然的奴隶。”7这种劳动产品的异化,即是“物的异化”为他人的工具与奴仆;还由于“劳动的异化”,即劳动者在劳动中,人丧失了人作为一种物种(即人类)的特性:“人是一种物种存在。这不仅因为人在实践和认识两方面都把物种(包括他自己的种和其他物的种)作为他的对象,而且……也因为他把自己就看成实在的有生命的物种,看成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因而是自由的存在。”8即是指出了物种特性在于人有自觉意识的普遍性和自由性。这种“物种异化”,使劳动者失去了“自觉意识的普遍性和自由性。”接着在1848年,全面系统地表述的人道主义的《共产党宣言》中宣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又到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就因为这个社会由于“异化的劳动”残害人类的生命与本性,在这样的社会“将军和银行家扮演这重要角色,而人本身扮演着极卑微的角色。”9由此,在《资本论》第3卷提出了一个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立的社会模式,它“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共产主义社会。”从以上的思维过程充分说明了由《手稿》到《共产党宣言》再到《资本论》,马克思批判“劳动的异化”的观点是鲜明的、一贯的,绝对不容怀疑的。美神为坚持这一观点,所以“认真学好、懂透和翻译好这些经典著作,今天对我们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10又说:“首先要自己对原文基本弄懂,其次是要读者用点心就能读懂。过去两种中译文的通病在于译者基本没有弄懂原文,而且把不懂得外文框架硬套在中文上,既生硬又拖沓,本来易懂的话也译得很难懂。”11由此可见,以这些自己不懂而又似是而非的译作为依据来与人辩论有关美学问题,不是在忽悠人吗?美神以他扎实的外文基础,做了认真的翻译工作,不正是起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吗!当代社会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波接一波的出现。再次证明马克思所说的私有制是“劳动的异化”的根源,更是产生经济危机的祸首。正是那些“将军和银行家”,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全人类的利益,造成的贫富差距愈来愈大,必然造成消费滞后,又阻碍生产力发展,从而造成经济危机。为此,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人从私有制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才能从根本上废除“劳动的异化”现象,充分发挥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人类在创造世界同时,也可用“美的规律”来塑造人。
  我们从建国以来的历史深刻认识到“见物不见人”否定人和人的价值,正是那个时代一个可悲的偏向。美神恰好在关键时刻,对重大的理论问题,拿出《手稿》关于“劳动的异化”、“自然人化”和“美的规律”等重要观点应用到美学理论大辩论中,他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观点作不懈的争论,而他成为众矢之的,各种学派皆可向他瞄准射击。从逻辑上说,如果马克思主义是批判朱光潜的人所掌握的,就不可能同时又是朱光潜所能依据的,于是有人以势压人说:“朱光潜不够资格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多么荒谬,多么蛮横无理。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气愤!他们的逻辑就是朱光潜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但是朱光潜以十分虔诚的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刻苦钻研马克思原著,于是很快发现自己是从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切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观念是唯心主义的。他有战胜自我的勇气,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批判了这种唯心主义美学观念;同时,也对他认为错误观点提出辩难,有来必往,有批必驳,有错必改,争论的焦点仍围绕着美的本质问题。从客观上讲,这场美学大辩论促进他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在弄懂上下功夫,最终他欣然发现马克思主义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真理,更以相知恨晚的心情接受下来。因此,他提出“坚持马列第一义,”并运用到美学研究中去。他晚年在《谈美书简》中写道:“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但绝不能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有一点我现在是确信不移的,这就是:研究美学如果不弄通马克思主义,那就会走入死胡同。”由此,他以研究美学为目的,开辟了一条民间学术渠道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他耄耋之年到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时对人说:“我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但我是马克思主义者。”美神就成为民间人士学习榜样,不是党员也可以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也是美神献给我们最珍贵经验与宝藏。
                                   三
  美神朱光潜第三个亮点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辩论中,从对东西方自古至今各种美学思潮的分析和比较,抽象出美学定义,使美学在中国成为显学而存在,其功是万世不没的。大约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先哲们就对“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辩论。苏格拉底认为“美是难的”!这之后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美是和谐”;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周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直到公元十八世纪法国美学家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德国美学家黑格尔学派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再到二十世纪中国的美学家蔡元培认为“美是神经系统,所以传导”;朱光潜认为“美是联络线索”。这些名家所见略同,都从不同的方位或角度接近美的本质问题。马克思在《手稿》中汲取前人的经验与智慧,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做出天才的创造,给美定义:“动物只是按照它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进行塑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到此为止,马克思用哲学思辨的语言定性阐述的描述性科学,用到“尺度”这个词,它就内含着数学方法进入这门学科。正如马克思认为:“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位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12
  在东方的中国,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探索美的意义。这方面,朱光潜是在相当闭塞的学术空气中,开始引用《手稿》,且重新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某些片段,修正了有些官方译文错误,例如在1979年发表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按照官方说法,文艺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朱光潜则认为意识形态(包括文艺)和上层建筑画上等号,是斯大林的错误。因为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里提出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甚至等于意识形态,在苏联、东欧都有影响,中国更受其害!例如在反右斗争中,把属于意识形态的美学观念的争论,硬拉到上层建筑一起作为政治斗争,因此把某些美学家打成“右派”,甚至迫害致死!美学家郭因打成“右派”,从32岁到52岁的黄金年龄被白白浪费了;还有山东大学教授吕荧也惨死在北京茶淀河农场里。又在1956年取消了教育方针中的美育,对中国教育伤害最重!影响最深!至今社会上产生的“老虎”、“苍蝇”也与教育中没有美育有关!美神朱光潜,引用原著,说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以“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上而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与上层建筑平行”。13这相当于在经济基础上树立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根平行标杆,它们之间没有相交关系。由此,朱光潜明确指出:上层建筑包括法律和政治机构,而意识形态(包括文艺)并不属于上层建筑。从官方的文艺观来看,朱光潜论点乃是“离经叛道”!因此也引起争论与批判。现在看来,他是理论上的“匠心独具”的一位先驱人物,为人类社会拨开迷雾见真“经”。这样一来,在美学大辩论中的“美是绝对客观派”,无疑根植于“上层建筑”反映论的写实主义文艺观顿失理论根据,它是硬套机械反映论,表面上很“唯物”,实质上并不“辩证”,是教条主义的产物;还有“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派”,其中的“社会性”就掺杂着上层建筑了,这种观点的根基也不稳了。尤其是审美意识是“一般意识”而不是“普遍意识”,也可以说是产生正能量的“民间意识”(一种先进民意)。至此,朱光潜给美定义:“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14凡是未经意识形态起作用的东西都不是美,都还只能是美的条件。这个美的定义具有中国古典美的传统特色,例如清代画家郑板桥体验画竹的三阶段:看竹、体会竹、写竹。这就是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画之竹,即是朱光潜美的定义最好模型:“眼中之竹”是客观;“心中之竹”是意识形态;“手中之竹”是融合前二者的创造。因此,凡美必须见之于心灵创造。这是美学与哲学在此分家,经研究与发展,美学已成为后来居上的一门新的科学。朱光潜校改的译文《费尔巴哈论纲》第11条就指出“前此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而关键却在于改革世界”。(朱把原书“问题”改为“关键”好)这一任务就落在美学身上了,即只有美的创造才能“改革世界”。显然,美学既不是哲学的附庸,也不单是文学艺术的理论,它成了一切科学的“联络线索”,已成为人类社会一门综合性科学了。因此,每门科学都不能欠缺美。至今仍未得到多数人的充分理解,因此,对这门科学很不重视,实在可悲!
  有人要问,这两个定义能相融吗?这是不必要的怀疑。《手稿》是从形象思维角度描述美的定义;而朱光潜是从抽象思维角度给美定义。我们不妨把“物种尺度”当作客观条件,把“内在尺度”当作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两者就相融合一致了,并且有互补共用的好处。在人的培养和工农业生产劳动中可以遵照《手稿》定义“按照美的规律”,以两种“尺度”来塑造物体(包括人和一切商品);在意识形态领域(包括艺术)可以用后者定义去创造美和欣赏美,不断提高人类社会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为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并且改善人民生活,提倡“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是非常必要的,有些人也借此机会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了。这些人虽然身在为主体是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服务,可是私有制思想又深种在头脑中,尽管他们的财产不少,但不是知足常乐,而是欲壑难填;这些人对美学就是不关注,认为是没有用的学问;这些人到最后是“神不守舍”而被鬼迷心窍了,必然滑向万恶的深渊,因此腐败现象不断产生也就不奇怪了。
  今天在党的十八次三中全会上,首先提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在这场“伟大革命”中,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武装人,那就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不单在学校,而且要在全社会提倡美育。尤其是民间的朱光潜为公认的美学大家,把美神请进头脑,由美来革丑的命,应是“伟大革命”重要内容之一。只有这样美学才“走向正轨”,“这是人心所向,历史大势所趋”。也只有这样,社会主义社会才能走向“和谐”的目标。
  
                                                                  合肥老年大学郭道成
                                                                   写于2014年2月8日
     
注释  
 
1.《朱光潜全集》 第5卷第235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1月出版
2.《朱光潜纪念集》第200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4月出版
3.《朱光潜纪念集》第236页
4.《朱光潜纪念集》第236页
5.《朱光潜全集》第5卷第424页
6.《朱光潜全集》第5卷第420页
7.《朱光潜全集》第5卷第419-420页
8.《朱光潜全集》第5卷第421页
9.郭因著《艺术美的创造与欣赏》第287页.远方出版社2002版
10.《朱光潜全集》第5卷第404页
11.《朱光潜全集》第5卷第443页
12.《求是先锋》第2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13.《朱光潜纪念集》第180页
14.《朱光潜全集》第5卷第121页


   

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273号     |     皖ICP备17008546号-1

Copyright © 2007-2019   安徽省桐城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56-6121503   地址:安徽省桐城市公园路10号

技术支持:桐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