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研>>教研活动

金色的缘分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5-06-05    浏览次数:3641  次
桐城中学六五届高三(1)  周百庚(周伯根)
  
按:桐中之所以能成为基础教育的常青树,究其根源在于有纯洁的、真诚的、无限的学子情的浸润。周百庚校友从母校桐中毕业已五十年了,但他的母校情、师生情、同学情依然那样浓烈,读罢此文,感受多多,获益多多。
 
    不知怎的,半个世纪的光阴就在我们眼皮底下不快不慢地逝去,然而,三年的母校生活留给我们印象却是那么持久,成为永恒!五十年的风风雨雨,让我们得以锻炼成长!五十年的沧海桑田,使我们见识颇丰,才干大长!五十年后的欢聚,又令我们追溯那金色的缘分!
锻 炼
    一九六二年的秋天,对我来说是不寻常的,因为我有幸投入了桐城中学这位母亲的怀抱!八月二十八日下午,张孝让同学和我一起去拜见班主任陈希先生。聊了一阵,陈老视我们如亲人,便临时分配给我们一个任务:即把一个重十多斤的包袱送至当时的平坦农校,交给师母吴爱春老师。
    一路上,我俩冒着夹秋热,谈笑风生,时不时地还捡起马路上的石子考靶子。因为十五里的路程,对于前日步行八九十里到学校疲劳尚未消除的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毅力的考验和体力的锻炼,又是我们年轻人满不在乎的“小菜一碟”!一到农校,师母热情接待了我们。她先是打来凉水给我们抹汗降温,又拿来点心小吃之类硬要我们吃,然后师娘打开沉甸甸的包裹:呀,是一包脏兮兮的洗换衣!这件事的本身一是说明陈老潜心教学,无心打理;二是表明我们男子汉喜欢贪闲的共性。然后吴老发现提包里还有一封信和一纸包熟蚕豆。吴老展信下意识地念给我们听:“……天热,我叫两位小同学送来衣物去洗,你要用我带去的熟蚕豆招待他们……”吴老淡然一笑:“还要他教我怎样做人哩!”……
美 德
    在那饥肠辘辘的年代,我经常把暑期节约下来的粮票拿到学校大门口小摊贩处换取山芋吃,一斤粮票只兑换一斤熟山芋,一斤熟山芋只够我几大口将其嚥下!
    一天,我刚兑换好一根熟山芋拿在手里,恰好碰见周大发同学。我毫不犹豫地将它掰成两半,将其中一半递给大发同学。然而我这一最原始、最朴素、最纯正的同学情却惹来一顿严肃的批评:“我是你入团的介绍人,你怎么能这样做呢?……”我怀揣这种无名的委屈长达五十二年之久。至今方知这正是大发同学美德所在,精神可贵,我呢,如释重负!
原 则
    高三毕业前夕,学校桃园的桃子熟了,总务处安排各班抽人轮流值班看护。高三(1)班由我负责。一天,一群家属孩子在桃园中边嬉戏边吃桃子,我上前去质问:“是谁带头摘桃子?”我只想“抓”一个交给校长处理,因为校长室就在当时的小竹林里,离桃园最近。这时,一个孩子站出来:“我是校长的儿子,是我摘下发给他们吃的。”看着这个小孩有恃无恐的模样,我们越发强行领着他来到校长室。校长史耀民先生当场表扬了我们班同学。他接着又到小竹园里折来竹枝,动真格地抽打小家伙。我们见到此情此景也为小家伙解围,并请求校长点到为止,不要这样。然而校长一直抽到儿子招认以后不再干了为止。
亲 情
    我曾在有关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过“师情+亲情”的教育理念。其中所指的亲情,就是我们的宗师赵剑英先生和陈希先生传教给我的。我在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延续着、传承着,而且也得到世人的公认和褒扬。
    六三年国庆节假日返校,我步行八十余里,至晚饭后才步履蹒跚地来到学校大门口,这时,正遇上陈老先生晚饭后出校门散步,他一见我快要散架的模样就说:“周伯根啦,食堂已关门了,你把我的钥匙拿去,到我家厨房煮面吃。面条挂在房间的篮子里,用废纸引火,吃多少下多少。”此时我大有被家长呵护的感觉,顿时饥饿和疲劳就被这种亲情所驱散。
    六五年是人们刚挣脱天灾,又卷入人祸之年,是阶级斗争鼎盛时期。这一年,我高考落榜!原天城初中校长赵剑英先生,这一年正好调到桐中任副校长。我在天城中学读完初中,他老人家对我的方方面面十分了解。在我升学失意之时,他像慈父一样围着我转,把我从冰点拯救回来!首先留住我在他家住下,然后施以苦口婆心。(记得当时他还留下汪小琐同学做思想工作,因为她也是在天城中学初中毕业的,他很了解她)留下两个学生住几天,在那个年代谈何容易!因为他的子女多,只有他一个人工资收入。我们虽然是客住,但也只能以南瓜粥或南瓜饭来填肚皮。
    赵老怕我出问题,不让我步行回家。于是带我到桐城饭店找到工农电厂(当时属安庆地区管辖)党委书记兼厂长的任波同志(他俩都是北方人,大军南下时的老朋友)为我联系乘车之事。因为我家与电厂只隔一道河,距离两公里,当时电厂工人每天在桐城施工,上下班只靠一部带帆布篷的卡车来往于金鸡笼与桐城之间。任波坐镇桐城,在桐城饭店现场办公。他说四五十个工人一部卡车容纳不下,仍有几个工人还得住旅社。这时,赵老见我情绪低落,怕有闪失,又领我步行返校拿钱购车票。在从桐城饭店返回的路上,正好遇上班主任陈希先生。他说:“不用回去,我这里有买菜的钱。”就这样,两老共携我到桐城南门老车站购了一张到新安渡的车票。
    回家后不到一个月,赵老寄给我一个挂号大邮包。里面装有粮油户口关系、团组织关系、毕业证书、个人档案材料,还有十几斤粮票和一封沉甸甸的信。信中说:“少奇同志曾经说过,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你们青年人火气大,你一定要忍住,要想方设法改善社队关系,不忘学习,以后作为社会青年再参加高考……你伙食费欠五块多,我已代缴,结余粮票,一并寄上。”写到这里,眼圈湿润。我想:赵老、陈老今都健在,他们能看到自己的学子对五十年前的真情回忆,那不能说不是一件幸福的美事。
圆 梦
    在庆祝母校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我在《桐城报》上发表过《桐中,我的乳娘》。桐中确实是我的乳娘!因为她给了我的一切,其中包括我的生命!
    此次聚会,凸显一个主题,那就是把同学间的友情提升到不同血源的亲情!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升华!因为这次聚会正式提出了我们是不共血统的亲人,而这一概念则由原来的“一对人”拓展到现在的“一群人”,这是个创见!
    此次聚会,圆了我们五十年来的同学梦。这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我们都为祖国建设增砖添瓦,为民族振兴出力流汗!值得一提的是,对为这次聚会尽心操劳、做出献的同学,我们深表感谢!对不以地位显赫、学术卓著自恃而恪守同学情者,我由衷佩服!
    如果说五十年的婚姻是金婚,那么五十年的缘分则是金缘!
    光阴荏苒,金缘继续!
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273号     |     皖ICP备17008546号-1

Copyright © 2007-2019   安徽省桐城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56-6121503   地址:安徽省桐城市公园路10号

技术支持:桐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