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城中学的校园里,曾有一盏灯,长明于一方斗室无数深夜;曾有一个背影,俯身于三尺讲台四十余载;有一个名字,被一代代师生铭记于心——他,就是已故退休教师吴良兴。这位普通的数学教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整整一生的时光,一笔一画书写了“平凡中的伟大”。
礼赞师者风华
吴良兴老师生于1939年7月25日,桐城双店乡人,1959年毕业于桐城师范,先后任职于桐城初师、桐城初中、桐城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四十余载,直至1999年11月光荣退休。他将毕生心力与智慧无私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勉敬业,教学成果卓著,不仅深受学生爱戴,更赢得同行敬重与社会广泛赞誉。他曾多次荣获各类表彰,并当选安徽省人大代表,却始终谦逊平和,从容如初。
作为桐城中学的一面光辉旗帜,他治学严谨、潜心教学,始终秉持“课大如天”的信念,视生如子,不计个人付出,即便伤病中也坚持授课,悉心辅导每一位学生。他一生清贫朴素,却将爱与温暖赠予学生与社会;他淡泊名利,多次将荣誉和机会让予他人,自己甘居幕后;他慷慨助人,常年默默资助困难学生,却自奉甚简。他所带领的数学教研组成绩斐然,成为安徽省明星教研组,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培养出一批批教学骨干。退休后他仍心系教育,持续关注学术动态和学校发展。吴老师用一生诠释了师者的崇高与温暖,其人格与事业深深影响了无数师生,是桐中乃至教育界不朽的精神丰碑。
数十载春秋,吴老师虽孑然一身,却早已桃李满天下。在他悉心培育的学生中,涌现出大批行业翘楚,其中尤为杰出的代表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桐城中学杰出校友程和平这样的国之栋梁。无论身在何方、身居何位,程院士心中始终深怀对恩师的感念之情,即便科研重任在肩,他仍时常致电问候,牵挂老师健康,更数次专程返回桐城,亲至恩师榻前。每逢佳节,莘莘学子从天南海北奔赴归来,团聚于老师身旁,笑语温情,满堂生春。在吴老师七十、八十寿辰之际,桐城中学1980届、1983届众多学生代表纷纷到场庆贺,表达深切感念;那些远在海外、难以亲临的学子,亦不顾远隔重洋、颠倒时差,借视频与电话传递来自远方的诚挚祝福。晚年吴老师因身体原因入住安徽省荣军康复医院(桐城),1980届在桐校友主动悉心照应,时常前往探视,关心健康,操持琐务,让老师晚年生活安宁而踏实。这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穿越岁月、超越血缘,闪耀着中华文明中“尊师重道”的永恒光辉,成为这个时代“师道”与“学道”交相辉映的动人典范。
2025年7月19日晚,吴老师安详离世,遵照其遗嘱,毕生积蓄64万元全部捐赠予桐城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学校设立了“吴良兴园丁奖”,奖励优秀师生。没有豪言壮语,这位老教师以最沉默却最有力的方式,完成了生命中最后一场“爱的教育”。
他是一位纯粹的师者,对教育事业的倾心付出,已成为他深入骨髓的精神信仰,是生命价值的至高体现。他清贫如水,却富足如山;未享儿孙绕膝之乐,却收获天下桃李敬爱。最后的捐赠并非偶然之举,而是其一生信念的必然终章,是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最彻底的诠释。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吴良兴老师所践行的,早已升华了“教师”二字的寻常含义——那是以清贫之身书写精神丰裕,以孤独之路走出人世温暖,以毕生坚守点亮智慧心灯。他宛如一座静默的灯塔,其光不耀,其德永彰;其形已逝,其魂长在。他所留下的,不只是一份捐赠、一段佳话,更已转化为一种照亮人心的力量——让我们依然坚信:真正的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彼此唤醒;珍贵的生命,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成就。而这世上最温暖的奉献,终将在时光的河床上,沉淀为永不磨灭的人间星火。
(文字:汪亚萍 审稿人:段焕荣 审核人:陈来保 )
我们的吴良兴老师
吴良兴老师是桐中一面光辉的旗帜,在四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用心教书,用爱育人,培养了如程和平院士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桃李满天下,成就斐然。
吴老师酷爱学术,生活纯粹。“吴老师是个真正做学问的人”,他的学生、同事一直这样评价他。在职时,做题、备课、上课、批阅作业、辅导学生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在外人看来,数学及数学教学枯燥而乏味,可他却陶醉其中,他因钻研而快乐,因快乐而钻研;退休后,仍关注数学前沿研究动态,时常阅读专业刊物,坚持做题,持续关注桐中数学教学,生活纯粹而充实。
吴老师传道授业,视生如子。挂在他嘴边的话是“课大如天”,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酷暑还是严寒,即便是晚自习,他必准时出现在教室。面对学生的每一道难题,学生没弄懂他都不会离开。他还时常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所教的每一位学生几乎都得到过他的单独辅导和教诲。
上世纪80年代,有一次出差,吴老师不幸遭受大面积烫伤,出院时医生一再叮嘱要长时间休息,可他刚一出院就走上讲台。在老同事们的记忆中,他批阅作业特别认真、仔细,大到解题思路的错误,小到数学符号的不规范,他都一一批注。
吴老师虽孑然一身,但他幸福、快乐,因为他一直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不仅向他们传授知识,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他常常对学生们说,数学的精神在于理性而严谨,简约而优美,学习数学当领悟其真谛,做人更要践行其精神。
吴老师将人生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学生,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学生有的也已退休,但大多数还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挥洒智慧与汗水,不管身在何处,他们都始终铭记老师的教诲与恩情,在80届程和平、黄洪沫、杨利民等同学的组织下,在83届同学的协助以及学校的安排下,吴老师的老年生活被照顾得无微不至,老先生时常对人说,他们视我如父,有时做得比子女还要好。
吴老师廉洁朴素,与人为善。他从不接受学生家长礼品,在其帮助下,有学生成绩进步显著,家长为表谢意,拿些鸡蛋等农产品,他总是婉拒,实在盛情难却,他就按市场价将钱悄悄地塞进学生书包。他生活俭朴,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十几年,吃得也极为简单,但他却极富爱心,每逢学校发起捐赠活动,他总是捐款最多;他默默帮助过许多经济困难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考取大学,从大山、河边、巷头走向大城市,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当年学校分房时,他每次都说,自己一个人不需要多大的房子,利益面前他总是谦让。
吴老师始终将荣誉和奖励看得很轻。上世纪90年代学校推荐他参评特级教师,以他的资历和成绩,肯定能评上,可他硬是推脱不选,他说:“把机会给年轻同志吧,他们的职业道路还长,理应受到鼓励和奖励。”在对年轻人的培养和教研组的建设方面,他总是一马当先,每逢学校、教研组组织活动,他都积极参加,不遗余力地帮助年轻教师备课、磨课,受其提携,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成长为教学骨干、业内名师。在他及多位老同事的努力和带动下,桐中数学高考成绩多年位居同类学校首位,数学教研组成为安徽省明星教研组,他也被同事和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吴大帅”。
——桐城中学1983届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