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研>>文学园地

让语文本身教会学生的语文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08-11-04    浏览次数:2915  次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桐城中学语文教研组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多么简洁、多么朴实、多么明了的话语,却总是深深地困扰着我们的心神。叶老所说的“不教”也许包含了知识的自我生成能力,放纵才思的自主创新能力,或者是与某种知识、思想、文化融合为一体的气质型境界,但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教”的基础上。怎样教才能实现这一令人敬羡的目标呢?是不是可以找到一根能点铁成金的“金手指”,瞬间就能让我们的教育对象土鸡变凤凰呢?是不是可以炼出一剂灵丹妙药,一夜之内就能让人弃浊扬清,通体舒泰呢?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变革的潮流下,关于如何去“教”的各种思想、方法、技术、流派充盈于视线之内,左右着我们的意识和行动,让我们艰于选择,陷入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中。也正是这一次次的否定,使得我们更愿意坚守这样一种观念:让语文本身教会学生的语文。这也是桐城中学语文教学的传统教导给我们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熟读”的基础上就能吟出音节,吟出意韵,吟出诗歌的气质来,是谁教会他们的?是诗歌本身。多少文艺家、诗人不入学堂,却能谈天说地,指古论今,激扬文字,粪土世情,是谁教会他们的?是文学、文化本身。桐城中学语文学科曾有不少老教师能文能诗,能歌能赋,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已和语文同化,所以他们至今仍成为许多学生怀念的名字。知识本身,思想本身,文化本身,有着多么巨大的感召力,让每一颗不愿平静的年青学子的心灵都无法把持住自己,浸淫其间,谁都会禁不住心旌摇曳,情思飞扬,雏凤巢头试鸣声,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方法、气质、智慧、境界、能力均能从此生发形成。我们不相信它的魔力,倒宁愿相信自己制造的认知框架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努力倡行“让语文本身教会学生语文”这样一种观念,并以此形成我们的教学要求和工作内容。
    我们要求自己要不断提高、强化自身的语文修养,对于字词句篇、诗词文赋,对于人生世情、精神风骨,对于课文的形式和内容、外在和内在的东西都要不断加以研究和思考,不断拓展知识视野,加强知识的深度,不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表达能力。“教师一桶水,学生才会有一杯水。”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点半点的能力引领学生徜徉在语文的百花园中,嗅吸到语文知识的芳香,思想的芬香,文化的芬香,才能修身养性,增益智慧,才能激发出他们对语文长久的渴慕。在我们教研组内,阅读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我们办公室里,工具书很齐全,讨论声很热烈。我们要求青年教师首先是研透课文,其次是建立教法。我们的备课说课评课活动,既评教法,更要讨论课文本身,发掘课文的文化亮点和知识要点。我们很热衷于对课文的延伸教学,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影像资料,扩大学生的感受空间。我们要求学生常写阅读感悟,读书笔记。譬如关于李白的豪放,关于陶渊明的隐逸,关于苏轼的达观知命,关于《边城》的悲剧色彩,许多学生在周记中写出了令人怦然心动、击节称赞的看法和认识。我们的目的就在于营造一种有着鲜明的语文风味的空气。
    当然,语文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也在努力地让这种空气由课堂弥散到课外,由作品弥散到生活中。我们开展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课前小活动,包括推介一首诗、五分钟演讲、对对子等;班级、年级辩论赛;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还有社会采风,名人胜迹寻访活动;社会用字规范化调查活动;积极开展和参与校内外知识竞赛、作文竞赛;向各级报刊积极投送学生稿件等。我还记得“清流”文学社组织的一次校园诗歌、散文写作比赛活动中,江翔同学写的诗歌《关于一场雪》和倪芳芳的《第一人称是条狗》,至今还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清流”文学社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份校园文学刊物产生了不少佳作,一些作品曾被校外刊物选登,也赢得了许多社会人士包括教育主管部门一些领导的称赞,甚至期期收藏,这份装帧素朴的刊物曾获全省中学校刊评比第二名。在从02年起,05年结束的由省教科所主办的全省高中语文和高中作文竞赛及“新华杯”作文竞赛中,我校学生届届获得省一等奖,这在全安庆市所有中学中也是仅有的。是语文的空气滋养了学生语文的智慧,是语文本身教会了学生语文的能力。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语文学科的特性真的使关于它的教学难以评判高下优劣。语文教坛的百鸟争鸣、百花齐放,更使我们增添了许多激情和忐忑。在此不揣冒味,表达我们鄙陋的认识,是想求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我们也愿意在浮躁中寻求平淡,在平淡中寻求坚守,在坚守中增持对于语文的神圣感、崇敬感,以我们微薄之力去寻求语文教学的意义和情趣。
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273号     |     皖ICP备17008546号-1

Copyright © 2007-2019   安徽省桐城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56-6121503   地址:安徽省桐城市公园路10号

技术支持:桐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