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研>>文学园地

一门四代校友

作者:桂飒斌    发表时间:2022-03-09    浏览次数:5870  次

       我的父亲郑诚,1927年生于安徽桐城罗岭(现属安庆市宜秀区)。在老家读了八年私塾,十六岁考进桐城中学。因品学兼优和家境贫寒被校长钦点,住在校长室外间,晨昏伺候校长洗漱洒扫,免除学杂费用。1944年高二时响应当时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应征入伍,走向抗日前线。

       1948年回乡,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1953年前后从文教局派至当时的县黄梅剧团做艺术指导。1960年(听父亲说是1958年)在《安徽文学》发表剧本《婆媳会》,为解放后桐城县域第一篇省级刊登之戏剧文学作品。父亲一直笔耕不辍,作品多是黄梅戏剧本。父亲不仅是编剧,还是导演和主要演员之一,为桐城黄梅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在文革中首当其冲惨遭迫害,为避免更多灾难,父母亲将所有刊载或创作文稿以及相片记录全部焚毁散轶,难以追本溯源。

2022030901.png

       文革后戏曲文化开始复苏,父亲重回文化局,再次全身心投入文化工作。在诸多乡镇创建文化站,我亲眼所见就有双港文化站、石河文化站,从零到有组建业余黄梅戏剧团等,为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继承发扬黄梅戏艺术呕心沥血奔走忘食。

       1982年父亲独立担纲编、导、演现代戏《送行》,率领他亲手组建的业余黄梅戏剧团参加华东区群众文艺汇演,获得多个奖项,引起很大反响,并多次在省电台录音播送。           

2022030902.png

       父亲说,是桐中的新式教育打开了他的学业事业之门,是桐中校长和老师的博爱接纳与无私教诲使他“匹夫不夺志”,是校训“合东西国学问精粹”时时鞭策他无论顺境逆境不辍学习常思进取。

       也是在1982年,我有幸考进桐城中学初中部学习。是年,桐中初中在全城关三所小学通过小升初考试择优录取,总共招收两个班级。83年10月份到84年上半年,我和我的同班同学卢小豆、汪益斌、姜莉萍、彭芸、蔡芳以及隔壁1班的刘峰同学在徐京波老师近乎严苛又细致入微的指导之下历经层层选拔闯关,晋级省英语竞赛,载誉而归。桐城县内最后跻身省赛只有8个名额,我校占据7席。亦可见当时以理科独领风骚的桐中,文科也同样桂林一枝。

       桐城派文学大家姚鼐的书房惜抱轩坐落于桐中校园东隅,是我们初中三年的教室。我们在姚鼐读书的小红楼汲取文化滋养承恩良师,在姚鼐亲手种植的银杏树下嬉戏欢闹结交益友;我们捡拾金黄的树叶做书签,一片片油纸伞开放在翰墨香气间;在曾经作为刘邓大军二野指挥部的图书馆拥有了人生第一张借书证,从此可以遨游书海,给自己贴上“读书人”的标签;桐溪塥每天从我们身旁潺潺流过,少年的脚步总是轻快,绕过小桥,跨溪而行,浑然不知岁月如流,逝者如斯,往事并不如烟……

2022030903.png

       我以文科见长,但终因数理科短板以致中考失利,以几分之差落选桐中高中。这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挫折,成为我终身的憾事之一。同窗好友直升桐中,我从每天跟好友披星戴月踏着铜钟北上转而背靠启明星南下二中,无数次潸然泪下……

       感念母校的是,初中三年的学习,对于内驱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自学能力的修得以及见贤思齐的愤悱启发,已经融入骨血。不仅使我高中阶段的学习得以稳扎稳打,顺利考入大学,并一直影响我在后来的人生中保持好奇探索坚持终身学习。以书为伴,与语言文字亲好,热爱生活之美,无一不使人愉悦感怀!

       2005年我的侄儿郑丹羚考进桐中,那时父亲尚在,感慨良多,开颜笑曰我家有了桐中三代人。丹羚学了平面设计,有祖父母艺术基因的承袭,目前在合肥经营一间音乐酒吧和广告设计公司。

       遗憾的是,父亲没想到也没看到,2018年我大伯的曾外孙方泰宇,我们家的第四代再次考进桐中,成绩优异,2021年被成都电子科大录取。泰宇的爷爷是桐中老三届校友,对桐中感情笃厚。泰宇本已被安庆一中录取,但还是选择了更为亲近的桐中就读。至此我家一门四代都有幸浸染了桐中的学养荣光,算得上一段佳缘佳话!自父亲1943年走进桐中大门,我家与桐中的渊源赓续至今,是缘分,也是传承。

       桐城中学代起人豪,杰出校友灿若星辰,经天纬地之才遍布九州四海。我家一门四代虽然都是普通学子,学业成就平凡,但我们遵纪守法,勤奋上进,感恩母校,都愿为母校增星点光尽绵薄力。我们一家对桐中的深情恰是万千桐城子民对桐中感情的缩影。

2022030904.png

       桐中,从先贤吴汝纶先生为之首次奠基始,即成为所有桐城人心中的神圣学府。桐中悠扬的钟声也早已深深融入桐城子民的耳畔心田,回荡在文脉绵长的龙眠河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禀继文风勉成国器……

       母校120周年华诞在即,临风对月逸兴湍思,浅赋《少年游》一曲。倘若老父亲健在,四代同堂唱和,银杏与银发飘飞,晨曦与绿鬓相映,洋洋大观也哉…… 

少年游

— — 桐城中学建校120周年感怀

惜抱文章紫来门,

世代荫师恩。

半山书阁,后乐亭畔,

灯火不眠人。

铜钟悠扬催奋起,

桃李满乾坤。

清流见底,高峰入云,

斫桂耀星辰。


作者简介:桂飒斌,女,出生于1970年,1982-1985年在桐中初中部就读。现定居上海,国际教育顾问。


文章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LtuPLMIIvxs36cF0geHK_g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273号     |     皖ICP备17008546号-1

Copyright © 2007-2019   安徽省桐城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56-6121503   地址:安徽省桐城市公园路10号

技术支持:桐城网